close

1. 會將中篇擴編為長篇(短篇集)的動機為何?是當初因應口袋書的出版和行銷策略才先以中篇試水溫,但實際上故事本來是以長篇為架構,還是有其他緣由?

應該說這本《人性的試煉》本來就是一本由三段故事接續而成的長篇小說,三段故事看似獨立,卻又緊密相連,必須看完三篇故事,才能知道橫跨二十餘年的真相全貌。
而這本書當初構思時,原本就規劃為故事前後橫跨二十餘年的長篇故事,而三篇故事大綱在撰寫第一部時,其實就已成型。原本謊言的故事內容就比較適合中篇,但當初先以第一部〈謊言〉的故事,嘗試投稿徵文獎。然而因為徵文獎有三萬字上限規定,讓劇情有所濃縮。後來轉投稿明日工作室的中篇單行本,與其說是擴充,更像是恢復原有故事內容,更為適合的中篇篇幅長度。另外當時個人尚未有長篇單行本的出版經驗,故會選擇及規劃將一本長篇的三段中篇故事,拆成相當於明日工作室三本口袋書的方式出版。
但自從2008年中篇小說〈謊言〉率先問世,後兩部作品恰逢明日工作室調整出版策略,陸續結束口袋書系列而有所中斷。而自己對於其他題材及類型創作的新嘗試,一直有著濃厚興趣,也有不少擱置排程中的寫作計劃,甚至還有幾部等待完成的半成品。故《人性的試煉》後半部作品,便於如此機緣巧合下,停留在僅有大綱及人物設定的狀態,而先轉往其他長篇小說創作。
然而這稍作擱置的意外插曲,彷彿差點一去難回,卻也讓《人性的試煉》整部作品的完成及出版,一晃竟也過了將近十五年。若是從首篇小說完成之時算起,則早已超過十五年。在這十五年間,確實有些看過口袋書《謊言》的讀者朋友,不時詢問及關心續作何時出版。這也讓一部作品從創作初始到完成問世,動輒橫跨十年起跳的作者,倍感龐大的創作壓力。呃,不,開玩笑的,其實作者看到有讀者朋友展現超過十年、持之以恆的強大追劇精神,真是無比的溫馨鼓舞及滿滿感動。原本這本書在完成之後,在規劃中並沒有那麼急著投稿,但真的因為有熱情的讀者朋友不時詢問關心,才決定提前投稿,也使得這本書更早出版。



2.在改寫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是意料之外的難題?

當初在投稿第一部〈謊言〉,同時也將後兩部〈金錢遊戲〉及〈不歸路〉的故事人物及大綱摘要一同附給明日工作室,甚至後來也有與出版社討論是否在〈謊言〉書本最後附上《人性的試煉》後兩段故事簡介作為下集預告。不過討論到最後的展現方式,讀者朋友或許有發現,當年明日工作室的〈謊言〉封面標題全名,其實是「《人性的試煉》第一部〈謊言〉」。
雖然整本《人性的試煉》,前後歷時將近十五年才完成出版,不過十數年來,能夠照著當初擬好的故事人物及大綱摘要,幾乎在沒有變動人物及劇情的前提下完成,也算是蠻特別的寫作經驗。
不過也因為橫跨將近十五年,後來也不得不將一些當初有的物品,但經過十幾年後卻已經消失的部份略為調整。如在口袋書〈謊言〉中,有段劇情提到當時在2G通訊年代,為避免電磁波影響精密的醫療儀器,能允許在醫院接通撥打的手機有限制,當初設定的就是曾在台灣出現過的PHS。然而隨著科技進步,進入3G、4G,以及PHS的結束,就必須得修正這部份的劇情。還有一些事物,也因前後寫作歷時較長,在劇情時間軸上也得跟著有些許調整。
此外,這本小說成書橫跨將近十五年,其實也算是有意外特別的好處。整體而言,在累積其他多部長篇作品的寫作及出版經驗後,後續〈金錢遊戲〉及〈不歸路〉的寫作過程算是相當順暢。常常在想,若是當初明日工作室出版策略沒有改變,在寫作經驗尚未那麼充足情況,當時真的是否能如此順利完成〈金錢遊戲〉及〈不歸路〉?所以在個人的寫作想法上,是覺得有時一些作品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暫時擱置,或休息或轉寫其他創作也不全然是壞事。因為自己本身在寫作上也沒有一定要什麼時候完成哪部作品的壓力,或是一定得寫什題材和內容的限制。對個人而言,創作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由、很愉快及很享受的休閒娛樂。慢慢等到體驗不同的人、事、物,或是累積更多創作經驗再來繼續回頭嘗試,或多或少及無形之間都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
3. 可否簡單幾句話給予創作者(特別是犯罪推理類型的創作者)建議?


誠如自己時常掛在嘴邊,當年既晴老師勉勵身為晚輩的我,對創作者來說,「續航力」最為重要,個人也一直認為既晴老師對於後輩的這句簡單的勉勵話語,非常實用、溫暖及感動!
不敢說是給予創作者建議,僅是個人小小經驗分享:只要沒有輕易放棄,秉持一點一滴默默向前努力耕耘的「續航力」,都能持續慢慢累積作品出版。就算累了、暫時沒靈感,或因為各種原因而擱置,創作本身就是一種自由、愉快、不受限的休閒娛樂,只要最後作品還是能完成,無論遲與快、好與壞,或許都可算是一種「續航力」,而這本歷時將近十五年的《人性的試煉》,算是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ptosis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